问百科

伤痕文学

编辑:Simone 2024-09-15 19:56:56 548 阅读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生的“伤痕文学”,作为开启新时期文学大幕的重要文学现象,用以指称同时期出现的以反映那段特殊时期为内容的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也包括诗歌、话剧和电影剧本。继而由“伤痕文学”引发了关于“暴露”与“歌颂”、“向前看”与“向后看”、关于真实性等一系列问题的争鸣。“伤痕文学”在1981年逐渐走向式微。 伤痕文学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罪行公开进行讨伐,歌颂英雄人物或平凡百姓在“文革”中的高洁品质,抚慰人们在浩劫中遭受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伤痕。 其影响较大的作品有《班主任》《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灵魂的搏斗》《献身》《姻缘》《大墙下的红玉兰》《铺花的歧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伤痕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高潮。在思想上,它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艺术上,它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这一意识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其整个文学时期的悲凉格调也由此而出。这便是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所在。

想要了解更多“伤痕文学”的信息,请点击:伤痕文学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life/1038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