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义庄
编辑:Simone
2025-01-11 10:46:11
588 阅读
范氏义庄是范仲淹于皇祐二年(公元一○五○年),第三次被贬后在其原籍苏州吴县捐助田地1000多亩设立的。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
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南宋时范之柔对义庄又加以整顿,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八百多年。
范氏义庄现状:1938年,唐言借“范义庄”创办新式学校“私立崇范中学”,开启了义庄土地的新学之风。1945年,范氏后裔范君博、范烟桥、范亚侃收回义庄办学权,创办“私立景范中学” 1956年,政府接管办学,校名先后为五爱中学、第八初级中学、第二十二中学,1989年,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学校改名为苏州市景范中学,表达景仰范仲淹之意。
想要了解更多“范氏义庄”的信息,请点击:范氏义庄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nswer/24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