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百科

稻蝗(斑腿蝗科稻蝗亚科动物)

编辑:Simone 2024-11-23 15:27:44 644 阅读

稻蝗(斑腿蝗科稻蝗亚科动物)

稻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蝗虫。 雄虫体型中等,体表具有细小刻点;头顶宽短,顶端宽圆,其在复眼之间的宽度略宽于其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的宽度;颜面隆起较宽纵沟明显,两侧缘近乎平行;复眼较大,为卵形;触角细长,其长到达或略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较宽平,两侧缘几乎平行,中隆线明显,线状,缺侧隆线;后横沟位近后端,沟前区略长于沟后区;雄虫尾须近圆锥形,雌虫下生殖板表面向外突出,卵长圆筒形,中部稍弯,两端纯圆,深黄色。

稻蝗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湖北、四川、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西藏等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亦有分布。 以卵块在田埂、荒滩、堤坝等土中1.5~4厘米处或杂草根际、稻茬株间越冬。喜在早晨羽化,夜晚闷热时有扑灯习性。初孵若虫先取食杂草,3龄后为害茭白、水稻或豆类等。羽化后15~45天开始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卵成块产在土下,以田埂上居多,每雌产卵1~3块。成虫寿命59~113天,产卵前期25~65 天,若虫期42~55天。

稻蝗种类很多,危害重的是中华稻蝗。成虫或若虫啃食稻叶,造成叶片缺刻、孔洞,甚至全叶被吃光。可危害玉米、高梁、麦类、甘、菱白等作物,也危稗草、芦苇和其他禾本科杂草。 防治可结合开垦荒滩、修整田梗、清淤堤埝、深耕除草等措施,破坏稻蝗产卵场所,改变蝗虫的繁衍场所;在栽培管理上,要适期播种、合理肥水,促进水稻健壮生长;还可通过保护天敌来防治。

想要了解更多“稻蝗(斑腿蝗科稻蝗亚科动物)”的信息,请点击:稻蝗(斑腿蝗科稻蝗亚科动物)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nswer/204206.html

相关推荐